在台灣長大的我,習慣的麵包口味,都是那種香香甜甜軟軟白白的麵包,口味變化多端,什麼蔥啊!肉鬆啊! 奶油啊!紅豆啊!不然就是法式的牛角酥跟蒜香片,雖然不像台式或日式的種類五花八門,也有一種耐嚼的深刻滋味。直到我認識老公Alex為止,都不知道世界上有一種麵包如此難吃令人無法下嚥,那就是德國麵包。
我所說的是那種最經典的德國麵包--黑裸麥麵包,棕黑色的,裡外都含大量穀物与種子,一剝開就顆顆粒粒掉滿桌(一定要用刀切),德國人吃的時候一般是不會加熱或拿去烤;這種麵包由於沒有筋度,加熱后吃也很怪。通常都是從冰箱中拿出來后配點新鮮洋蔥番茄跟風乾火腿吃,吃起來完全沒有一般白麵包的鬆軟與彈性,還帶著酸酸的味道。如果有一種麵包光譜,台灣人習慣吃的麵包的另個極端,應該就是德國麵包。
詭異的是,Dizzy居然只愛德國麵包,一般的白麵包,他吃兩下就會吐出來。或是聞一聞就露出鄙夷的表情。有一次他拉肚子,醫生說只能吃清淡的白粥跟白吐司,他雖然很餓,但看到白吐司還是很抗拒。冬天的上海非常寒冷,Dizzy常常早上就吃他爸爸從冰箱拿出來的德國麵包,還吃得津津有味;有時我懷疑是因為他遺傳到爸爸的德國基因,所以喜歡吃德國麵包。
有一天我忽然問Alex一個問題,我說,世界上好像只有德國人這麼喜歡吃Muesli(真正的全穀物麥片,不是那種做成圈圈片片或顆顆形狀的早餐穀物)耶?他說,也許吧!我又問:你覺得是不是因為德國人這麼喜歡Muesli,德國的哲學家才特別多?他說他看不出兩者的邏輯關係是什麼?
不過Muesli跟德國麵包就是同一路的食物,吃下去就覺得是在嚼一堆麥子葵花子南瓜子...自從我的無邏輯聯想把難吃的德國麵包跟德國哲學家聯繫在一起後,我就對Dizzy喜歡吃德國麵包這件事感到很欣慰, 原來,Dizzy是有哲學家基因啊!
2011-07-08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