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hoto by Pi |
有一年去柏林玩,在一個博物館的禮品販售部看見很多製作精美的小型石膏像,其中一個就是伏爾泰,基於我跟他在Facebook上的那層關係,便在眾多石膏像中選了他。(事後回想,我應該買尼采或叔本華,幹麻跑到德國買一個法國哲學家的石膏像呀,真是莫名其妙!)
伏爾泰跟Dizzy又有什麼關係呢?
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這本中國暢銷的教養書中曾經讀到作者的一個觀點:她認為小孩學語言的時候,不需要特別轉化成簡單的字詞或語法教他們,例如:車車,花花,狗狗...因為對小孩來說無論是複雜的字眼或簡單的字眼對他們來說都是一樣的,所以,只要說得正確就可以了!這個觀點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所以當我開始教Dizzy說話時,也採用同樣的原則,結果真的是這樣!
Dizzy11個月左右,我把伏爾泰的石膏像給他玩,告訴他這是哲學家伏爾泰,很快地,我問他"哲學家伏爾泰在哪裡?"他就會精準地指著石膏像。當他會說話以後,便會自己說"那是伏爾泰"!
和同年齡的孩子比起來,Dizzy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邏輯能力,記憶能力...都成熟許多,當他的同伴還在用車車,貨貨表達汽車和貨車時,他已經可以準確無誤地說出挖土機,起重機,壓馬路機,大吊車...很明顯地,這種不教小孩幼稚語言(車車,花花,貓貓,狗狗),而用正常成人溝通方式跟小孩說話,的確會讓他們的語言能力發展神速。
我不知道這樣好不好,但至少,Dizzy可以用語言把自己的需求表達清楚。當我下班回到家,也可以直接透過他有層次的語言描述,知道他這一天可能發生了什麼事?過的怎麼樣?遇到什麼好玩或難過的事情...
當初如果我告訴他那是杜斯妥也夫斯基,2歲8個月的他現在應該會跟我說,"媽媽,把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石膏像拿給我玩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