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26

蘭州拉麵小弟



生活在上海
Dizzy平常最重要的玩伴之一
就是照顧他的小齊阿姨
小齊阿姨是個喜歡跟孩子互動的超好保母
每天都和Dizzy玩很多遊戲
這是其中一個
Dizzy扮演蘭州拉麵小弟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所有賣蘭州拉麵的服務員
都頭戴回族小帽
難道只有回族才賣拉麵嗎?



2011-08-24

第一次在古運河上乘船

2009/04/26


Dizzy在台灣出生後
第一次回上海時
為了幫忙照顧他
外公外婆也跟我們回來了
當時外公有個好友住在蘇州
邀請我們去玩
於是我們到有1200年歷史的山塘街
搭古運河的遊船到虎丘
那時Dizzy的頭髮跟仙桃童子一樣
很適合古運河風光






2011-08-23

Hansel and Gretel

文/ Brothers Grimm 圖/Louise Rowe
這是另一本因為我自己想看而買的童書--Hansel and Gretel(中譯:韓塞爾與葛蕾特)。被吸引的原因是因為我喜歡這本書的封面,它帶著獨特的美學風格,加上是pop-up book,我便更有興趣一探究竟。(買的時候是封起來的,完全只能賭一賭到底好不好看)

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格林童話中的糖果屋故事:一對兄妹被貧窮的雙親遺棄在森林裡,飢腸轆轆時發現一棟糖果屋,後來被老巫婆抓走並逃走的故事。
  


 翻開書,裡面的設計比封面更超乎我的預期。繪圖風格是用所謂的collage(拼貼)美學處理的,不像一般拼貼風格的童書,特意把拼貼的混搭、不修邊幅呈現出來(Charlie & Lola是很經典的例子),這本Hansel and Gretel反而是把拼貼風格做一種細致的處理,加上,立體部分的空間感也設計得很有層次,很慶幸我賭贏了!


 當然,Dizzy對這本書也是愛不釋手,每棵樹、每個屋頂、每扇門...他都不厭其煩地要拉一拉、開一開、掀一掀...我實在是很心疼這麼貴的立體書禁不起被他的好奇舉動蹂躪,不過,那些立體紙雕跟大部分立體書比起來還算強韌!


講這個故事給他聽時,我有點擔心,我怕他問我為什麼韓塞爾和葛蕾特的爸媽要把他們丟在森林裡?還有,想把韓塞爾吃掉的老巫婆會不會讓他害怕...第一個問題他沒有問我,倒是我的第二個憂慮有了出人意料的發展...



最近,Dizzy最喜愛的遊戲是角色扮演,他經常說他自己是某個故事中的誰誰誰,於是要我們配合他想玩的劇本,在韓塞爾與葛蕾特的故事中,他總要我同時演韓塞爾和葛蕾特,而他自己演老巫婆,因為他想要躲在用沙發墊搭起的屋子中,突襲我這個可憐的、偷吃他糖果屋的小孩。

2011-08-22

踩高蹺


對於鞋子
Dizzy有很高的主權意識
哪雙鞋是媽媽的 爸爸的
阿姨的 他自己的都很清楚
他偶而會穿爸爸或媽媽的鞋子
玩踩高蹺的遊戲
小女孩喜歡穿媽媽的高跟鞋
Dizzy則穿爸爸的大皮鞋
我在一旁看他玩
實在是非常緊張怕他摔倒


第一次在飛機上自己動手聽音樂


2011年6月
我們第三次帶Dizzy
從上海回台灣
登機後 起飛前
Dizzy對於座位上的
耳機和插孔很感興趣
他堅持自己獨力戴耳機 插插孔
雖然當時耳機聽不到任何音樂
看上去還是挺嘻哈挺有架勢的
不停地拔插頭 插插頭
這是孩子打發無聊飛行時光的好遊戲

2011-08-19

Wave

作者/ Suzy Lee
 今年年初我到首爾拍廣告,行程中有天下午,是跟著客戶和客戶的韓國同事去做store check。於是,我們到了位於韓國名校梨花女子大學中的經銷店參觀。

我趁大家很認真觀摩時,偷偷抽了小空,逛了一下梨花女子大學的書店,老實說,沒什麼特別,就跟台灣的大學中附屬的書店差不多,由於大部分的書都是韓文,我也看不懂,幸好我發現了一櫃童書,就胡亂抽了幾本快速瀏覽,於是買了這本一個字都沒有的繪本Wave 》(我買的是韓文版,無奈打不出韓文,只好用英文版書名暫代)

看了那些韓國童書,我覺得韓國的童書出版水準真的很高,而且他們也有很多很優秀的繪本人才,以這本《Wave 》來說,它的裝訂,選紙,印刷都非常的精美細緻,儘管繪圖本身不是彩色,只是白/藍/灰/黑的色調,書本的設計也走質樸路線,但整本書看上去就是很有美感。


因為全書沒有任何文字,所以Dizzy自己看就看得懂,他自己一面看就會一面告訴我書中發生了什麼事,包括主角小女孩的面部表情與情緒,Dizzy都很能心領神會!而且我發現這種完全沒有文字的書是訓練孩子觀察力很好的媒介,由於沒有故事的詮釋,孩子可以很仔細地去看畫面中的每一種元素,那些元素彼此的關係也會激發孩子去問問題,或者聯繫到他自己生活中的事物


今年6月份,我們回台灣帶Dizzy到花蓮七星潭玩,這也是他第一次到海邊看海在海灘玩耍;前幾天我們又翻到這本書,他突然說,"我跟這個姐姐一樣,也有去海邊",聽到他小小腦袋中的回憶呼應了書的內容,我真的覺得很詩意!

2011-08-18

鼓王是如何煉成的



我猜所有的小孩都很喜歡敲敲打打,Dizzy也不例外!2歲以後他對打鼓的喜好越來越強烈,一開始是打打玩具鼓,接著是任何東西都拿來敲,後來是拿著鼓棒憑空也能敲。 



舞龍舞獅的鼕鼕鏘風格
(2011/02/10)

關于Dizzy打鼓這件事,我和老公有不同看法,我說既然Dizzy喜歡打鼓,說不定可以送他去學打鼓,Alex認為旋律比節奏重要,所以應該要先學鋼琴;但我認為節奏比較難,而且節奏是音樂的基本元素,打鼓更需要天份和練習,我更希望Dizzy打鼓。但也許是我自己會彈鋼琴,基于補償心態,所以更羨慕會打鼓的人也說不定。



樂器玩具總動員big band 風格
                               (2011/02/14)                                          

                                                             
上週末我們又去了Media Market玩樂器,Dizzy照例又去打爵士鼓,一個會打鼓的店員看到Dizzy的架式他告訴我,Dizzy有打鼓的天份,因為大部分小孩打鼓時,不懂得放鬆手腕,都是整個手臂拿著鼓棒敲打,Dizzy用他的手腕在控制鼓棒,對於較小的孩子來說,是很難得的。哈哈哈 !我心裡著實暗爽了很久!

不用鼓也能敲的Free Style風格
(2011/05/21)

超有成就感手工餅乾


本來想轉移Dizzy看卡通的注意力,所以找了一個超簡單的餅乾食譜要跟他一起動手,雖然一開始他很興奮,也幫忙著攪拌,不過攪拌沒兩下,Charlie & Lola的魅力便大過跟媽媽一起做餅乾,我只好自己把餅乾完成,這也是我第一次做餅乾,真的超簡單,超好吃,超有成就感的yum​~重點是,像我這種對外面賣的食物有強烈神經質的媽媽來說,讓兒子吃自己做的東西,還是最放心的!



主材料:鬆餅粉200g,雞蛋1個,無鹽奶油50g
副材料:(基本上你想加什麼就加什麼)照片的版本是蔓越莓乾,跟德國綜合穀物麥片,松子
步驟:
1 室溫下讓奶油變軟
2 把雞蛋跟變軟奶油一起攪拌
3 (鬆餅粉最好過篩)鬆餅粉加入2一起攪拌均勻,再加入副材料,揉成麵團
4 把麵團放進冰箱待30分鐘
5 150度烤箱預熱約10分鐘
6 把麵團捏壓成厚薄大約0.3cm的餅乾形狀
7 烤15分鐘(要脆一點可以烤更久)

放涼了口感更香脆
餅乾做好後,Dizzy真的很賞光,一口接一口不能停止,材料很簡單,應該大家家裡都會有,現在就動手做吧!

2011-08-13

搭一個老鼠洞讓我住吧!


作者:Freya Jaffke  譯者:鄧麗君

自從看了幼兒的工作與遊戲後,我就比較有意識地減少買玩具給Dizzy。
這本書是關於德國華德福 幼稚園的教育理念,書中提到「榜樣與模仿」是幼兒學習的重要基礎。我並非在生活中百分百實踐華德福的教育理念,只是書中提到的幾個例子讓我很有感覺,像是:用一些沒有裝飾過的木頭當孩子的玩具,讓孩子從簡單的事物中, 用想像力把木頭重新創造成火車、樂器、小船...

這也讓我想起自己的童年,我從來不記得自己有過任何玩具,但我清晰記得一些至今還讓我懷念的好玩遊戲,像是:把古早的米酒瓶蓋用鐵槌槌平,再用釘子鑿洞,綁上阿嬤縫衣服的線跟一根木頭筷子,就變成一把秤子;然後到草地上拔草當作青菜,就可以玩賣菜的家家酒。或是到寺廟中,躲在神桌底下,當成躲警報的防空洞。甚至是把燒過的香的竹籤,編成一個個紅色的小籬笆。

在我家,Dizzy最fancy的玩具大概是我家的沙發和沙發墊。他每天用這些墊子加上沙發椅蓋房子、堆山谷、把墊子一個接一個排成火車或是橋。當他聽Cinderella的故事時,這些東西就變成南瓜馬車,他是車夫。當他聽大猩猩麵包店的故事時,這些東西就變成麵包店。當他聽到不同故事時,他就用沙發跟沙發墊實踐他聽到的故事與場景,然後自己開始角色扮演起來...還好我家有專職house keeping的阿姨,每隔幾天就可以清洗沙發套。

最新的劇本是,他說自己是一隻老鼠,要躲開會把他吸走的吸塵器怪獸,所以她跟我說"媽媽,搭一個老鼠洞讓我住吧!"





2011-08-11

第一次登上舞台

2010/12/04


Dizzy2歲生日那天
我和老公準備了一塊小板子
上面用中文 德文 西班牙文寫著
"今天我2歲了"
板子是我們當天出遊時的拍照道具
晚上到一家有現場演唱的德國餐廳吃飯
由於Dizzy對音樂太著迷了
我索性把他放上舞台
結果引起舞台前一群台灣人的注意
"看,那是繁體字耶"
我只好對他們說
"我們是台灣人"
這一來 反而讓他們更high
一起狂叫"台灣人,Yeah~"
Dizzy從此便把這個video叫
"台灣人,Yeah~"



2011-08-10

齋 戒 時 代



  (Text/Photo by 石孟慈 
原文刊於:Not Magazine 2011年8月號)


我曾经是一个食物生产者
为了生产全世界最纯净最安全最健康的食物
我用最严苛的标准与纪律
对待我的生产方式
远离一切我认为可能的污染
因为另一个生命的存续成长
完全仰赖我所生产的食物的喂哺

我曾经所创造的食物
也是所有人类诞生后吸食的第一种食物
甜美 洁净 营养
它的成分单纯无可替代
只有责任和爱

令人困惑与不安的事实
现正侵蚀我们都曾以为的安全与纯净
我曾以为的美味果汁  
实质上是色素加香料的魔术
我曾以为的放心婴儿食品  
实质上用跨国品脾掩饰化学品和转基因成分
我曾以为的保持身材低卡代糖
实质上是甜蜜致癌物
我曾以为的食品包装成分说明
实质上是一枚人工添加剂未爆弹

失控的事实太多
以至于人们惯性地从震惊转为冷静甚至习以为常
尽管如此
我还是有太多的疑问想要问

作为一个无神论者
我想问虔诚的教徒
当你们知道餐桌上的食物
有大量农药、激素、抗生素残留
你们的餐前祷告
还是一如既往地感恩上帝
赐给你们丰盛的一餐吗?

作为一个向往有机慢食的非素食者
我想问已经茹素实践者
如果吃下带有深海鲽鱼抗冻基因的转基因西红柿
或是被这种西红柿污染了基因的普通西红柿
这样算不算违背了吃素戒律

作为一个非严格意义的文艺中年
我想问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玛格利特
你的著名作品「这不是一个烟斗」
引发了结构主义和不同学派对语言结构与意象结构的激烈探讨
如果当时你画的是一颗转基因土豆
你会如何为这幅画下标题
「这不是一颗土豆」还是「这不是不是一颗土豆」还是?

作为一个影迷
我想问被「食品公司」(Food, Inc.)这部纪录片点名的企业
尤其是孟山都的高层领导
你们吃转基因粮食吗?
你们吃那些吃转基因作物的动物吗?
你们的孩子也吃转基因食物吗?
你们的孩子的孩子也吃吗?

作为一个美食爱好者
我想问分子厨艺大师费兰.阿德里安
让西洋梨吃起来像法国鹅肝的你
如何看待分子生物学这门科学
面对分子生物学衍生的转基因食物
你的态度又如何
如果科学研发了带有鹅肝香味的转基因西洋梨
想尝试吗?

作为一个吃快餐会有罪恶感的人
我想问那些对汉堡鸡块薯条的上瘾者
猜猜看
做出一块没有鸡骨
咬下后香喷喷的鸡块需要多少种成分?
510种还是20?
错! 
大概有30多种(其中包括:转基因玉米喂养的鸡、改质玉米淀粉、单酸甘油脂、三酸甘油脂、双酸甘油脂、右旋糖卵磷脂、鸡汤、黄色玉米粉、改质淀粉、玉米淀粉、植物性起酥油、部分氢化玉米油、柠檬酸其中还有从石油提炼而来的成分,例如:酸式磷酸铝钠(sodium aluminum phosphate)、磷酸单钙(monocalcium phosphate)、焦磷酸钠(sodium acid pyrophosphate)、乳酸钙(calcium lactate)、聚二甲基硅氧烷(dimethylpolysiloxene)、第三丁基氢琨(tertiary butylhydroquinoneTBHQ)

作为一日三餐食物主要采购者
我想问其他的采购者
面对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油品
你了解浸出油是怎样的一种工艺吗?
浸出油用六号轻汽油浸泡提取
含有溶剂残留你知道吗?

作为生活在全世界第一个种植转基因稻米国度的老百姓
我想问核准此项目的决策者
不管我接受或反对转基因大米
我能不能有一种知情权
明确地知道我赖以维生的大米
是或不是转基因品种稻米 
可能吗?

听见女性主义哲学家唐娜哈乐维超然宏观而讽刺地高喊
「宁愿成为赛博格(cyborg),而非女神」
令我兴起一种莫名的厌恶
尽管我承认我们早已经是人机合体
我们早被吃下的东西
跨界了
污染了
同化了
但我不想从震惊转为冷静再习以为常
我没有权力如此
做为一个2岁半孩子的母亲
现在我想问我自己
那就做一个食物的革命者,如何?

第一次上雜誌


2011/08/10



我為這一期在中國發行的Not Magazine
寫了一篇叫"齋戒時代"的文章
總編輯Les Suen要我拍Dizzy的照片作為配圖
於是Dizzy上雜誌了
"食物"是這期的主題
我的文章是關於
一個母親對於這個時代的食物恐懼




2011-08-09

書看書,魚釣魚


文/圖 Kestutis Kasparavicius
我必須承認,有很多我買給Dizzy的童書是我自己想看的;大部分的選書過程,基本上我都沒有考慮到Dizzy的年齡與心智,我只選擇我認為好看的書的封面,或是我自認為有趣的故事。反正,現在對他來說太深奧也無所謂,總有一天他會長大,書可以等到那時再讀,就算他不喜歡,我就自己看吧!總之,買書不會像買衣服一樣,現在不穿,以後就穿不下了。


直到現在為止,我發現,大部分童書上面寫的適讀年齡,例如:適合3~6歲共讀,7歲以上自己閱讀...這樣的善意建議對我和Dizzy來說都不太適用。幾乎大部分他正在看的書,都是適合年齡偏大的孩子,我的心得是:書上寫的年齡建議,真的只是建議,爸爸媽媽是最了解孩子的人,應該找出孩子的性向,用屬於你們的方式為孩子說故事,找出讓孩子愛上聽故事的方法去詮釋書本的內容


這本《書看書.魚釣魚》也是因為我的好奇心而買的,書的內容是許許多多的短篇小故事集合而成,每個小故事配一張圖,基本上,這位立陶宛作家Kestutis Kasparavicius是把生活中的各種東西全部擬人化,用那些物件的觀點來講故事


有些故事沒有特別情節,只是一種心理感受,例如:一根在停電夜晚為家人點亮黑暗的蠟燭,自己雖然變得越來越短,但他感到存在的價值有些故事就像寓言,例如:一群書飛過一個個沒有書本只有電視的小鎮,他們把自己的文字灑下,好讓小鎮的媽媽有故事講給孩子聽有些故事則很天馬行空,例如:一頭奶牛在井邊喝到甜美的井水,於是要求水井先生跟他回家


我看過書後,心想Dizzy大概要小學3年級以上才會對這書感興趣吧?!結果當我試著說其中的一個故事給他聽,他居然一個接一個,聽得津津有味,每當我停下來,他還對我說"媽媽,你再講後面的故事嘛!"(翻下一頁,又是一個新故事),每次講這本書,都要一口氣講個8個10個故事他才善罷甘休


但我也相信這本書吸引人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作者細膩而生動的繪畫風格,即便不需要文字的輔助,看著那些有趣的圖,每個人都能很快地有驚奇的聯想,而編出一個獨一無二的小故事


Kestutis Kasparavicius的繪圖精細優美


有天早上我在浴室刷牙,他把門打開看著我,他說"媽媽,你問我一個問題",我就問他"請問你現在最喜歡的書是哪一本呢?",他豪不猶豫地回答"是書看書"。(這是他對這本書的稱呼)。他的答案也肯定了我想把作者的書全部買全的決定!

2011-08-08

第一次公開秀鼓技

2011/01/08

敲敲打打是Dizzy最愛的遊戲之一
去年Media Market在上海淮海路開店
頂樓有很多的電子樂器可以玩
像是鼓,鋼琴,電子琴
還有3D電視和高級音響
地方寬敞 冬暖夏涼 顧客不算多
每次去我們三個人都玩得不亦樂乎


第一次上街當清道夫


2010/12/28

這是Dizzy第二次回台灣
那天去北美館附近玩
花博人太多
我們沿著中山北路散步
後來Dizzy看到在人行道上掃地的清潔工
硬是要人家的掃把
清潔工阿姨很好心地
讓他在台北街頭過了掃地癮


2011-08-06

第一次和馬克思&恩格斯合影

2010/10/04

上海的復興公園
是Dizzy日常最喜歡去的地方之一
那裏有很大的草坪
有很多人放風箏、扯鈴、踢球 、發呆、吹泡泡
還有不同的花園、池塘、及遊樂場
也有很多愛跳舞愛唱歌的
老先生老太太
當然也有共產主義的偶像




第一次戴假髮

2010/10/29


2010年萬聖節
公司規定員工要穿得怪里怪氣
我的team member借我一頂假髮
(到現在我都沒把道具還給她)
下班後我把假髮帶回家
作弄Dizzy
讓他當爆炸頭帥哥

2011-08-05

第一次組合怪獸

2011-01-15

在沒有其他人陪伴的狀態下
Dizzy第一次似乎是有自己意識的
用磁鐵積木
組合出一個有明確型體的結構
當時我好像去廚房削水果

他自己在遊戲房內玩
5分鐘後我回來
這個又像怪獸又像房子的東西
已經存在了









早晨的疑問

最近
早晨起床時
Dizzy都會指著我腿上或是手臂上的棉被壓紋
問我:媽媽,那是什麼呀?
我說那是被棉被壓的壓痕
他好像很不解
我也沒辦法立刻壓出一個痕跡向他證明
所以他天天問
我天天答



"Step across the border"(1990)這部關於Fred Frith的紀錄片我一直很想看
但是20年前根本不知道要去哪裡找這部電影
一直只能聽CD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首"Morning Song"
每次播放時,只要旁邊有人
就會被問到"你的鬧鐘怎麼響了?"
鬧鐘的聲音是音樂的開場
這大概是聽過的音樂中,唯一有鬧鐘作為音效的吧?!

今天突然想聽這首歌
意外發現音樂結束後
在第1'53"處Iva Bittova把臉轉向吉他手時
她的右臉有非常明顯的壓痕
真是太妙了!

2011-08-04

2歲9個月

2011/08/04

親愛的Dizzy,


和過去半年一樣
到了每個月的4號
我和Papi總是在那天快過完的時候
才忽然想起來那天是4號
是你出生的日期
今天也不例外
我們草草地幫你拍下一張當月留念照
時間已經快要晚上十點

現在 我已經無法像過去一樣
在每個月的4號
寫下最能代表你那個月的成長記錄
因為你的身體 你的心智 你的感官已經越來越複雜
我不知道怎麼去記錄你整個月的歷史
甚至是一天的歷史


晚上睡覺前
你翻著你很喜歡的orchestra pop-up book
問我裡面的樂器 哪個叫甚麼名字
我在翻一本關於刀郎木卡姆的研究報告
你有時指著我看的書的內容
也問我裡面的樂器叫甚麼名字
那是艾捷克  那是卡龍琴 那是熱瓦甫


今天我在網路上即興了一場音樂的超連結之旅
那是為什麼我看刀郎木卡姆的原因
從中東的Qanun琴開始
我超連結了Michael Nyman, Orquesta Andaluzi de Tetuoan
發現了一種我從不知道的音樂和文化叫Sepharic Music
最後我愛上了摩爾人在安達魯西亞留下的伊斯蘭化
我想跟你一起去摩洛哥 土耳其 敘利亞 西班牙 
我覺得你會跟我一樣喜歡伊斯蘭音樂
甚至覺得你應該很會跳Sufi Whirling
因為你總是不害怕暈眩地轉呀轉呀轉

聽著穆斯林唱著音調優婉迴轉的旋律時
很難想像那些音符如何能被轉化成do re mi駐足在五線譜上
我不知道他們如何傳承那些古老的曲調
我想只能是一種浸淫
浸淫其中 直到音樂變成靈魂的一部份
就再也不會忘記了

歷史是時間嗎?
音樂是時間嗎?
一個月是時間嗎?
記憶是時間嗎?
你是我的時間 還是 我是你的時間?
如果有一天
我們可以一起討論時間...

愛你的
Mutti

超神奇糖果舖

文/圖 宮西達也
愛像一陣風,變得快去得也快。這就是2歲半Dizzy對待這個故事的態度。

超神奇糖果鋪是帶點小小超現實的魔幻故事:小豬走進森林遇見一位開著糖果鋪的狸貓叔叔,透過對不同神奇糖果的試吃,小豬決定買下可以讓他變身為大野狼以及隱形的糖果。本來想要捉弄嚇唬其它動物,陰錯陽差變成差點被大野狼吃掉,幸虧狸貓老闆送他一顆保平安的神奇糖果,化險為夷保住他的小命...
看這本書的timing,剛好是Dizzy一天到晚說"變形金剛,變!"的時候。他從小區的大男孩遊戲中模仿到奧特曼超人與變形金剛的變變變,經常對著我說"媽媽,你變","Papi,你變","阿姨,你變!"

這種變來變去的超能力,應該吸引著所有的孩子;所以不難理解Dizzy幾乎是狂熱地一見鍾情愛上這故事,因為這內容能激起他變變變的欲望。

差不多連續整個星期,每天要我重複講上9遍10遍...突然有一天,Dizzy變了,這故事好像突然失去超神奇魔力了,他也不要求我講了。偶而,他還是對我玩"媽媽,你變"的遊戲,偶而,他還是會自己拿起《超神奇糖果鋪》看看,也許失去魔力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那種一開始才有的"WOW"驚奇感逐漸變得習以為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