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31

Little Fur Family

不知道是巧合還是天氣的關係,這本去年冬天最受我和Dizzy喜愛的《Little Fur Family》,入秋以來又在我家重出江湖了!

文:Margaret Wise Brown  圖: Garth Williams

這實在是一本非常可愛的小書,簡單的故事,樸拙的畫風,加上封面小熊肚子上有一圈摸得到的毛茸茸設計(在網路上看到一本1946年發行的第一版,上面的毛毛看上去好像是真正的Fur,真是迷人)令人愛不釋手!它也榮登去年冬天Dizzy睡前故事時間的重述率寶座。

我和Dizzy暱稱這本書叫《毛毛小熊的故事》,內容是關于一個毛毛熊家庭一天的故事:毛毛熊一家住在大樹幹里,每天早上毛毛熊爸爸穿戴毛毛外套,帽子,靴子外出;毛毛小熊也開始自己的玩耍與探險。他帶著他心愛的紅球到處玩,還到森林拜訪毛毛熊爺爺,在小河邊觀察身上光溜溜沒有毛毛的魚兒游泳,太陽西下時,他回家吃媽媽煮的晚餐,然後毛毛熊爸爸背他上樓,一家三口一起打瞌睡進入了夢鄉。

最近,每當我要上班的時候,Dizzy總會狀似很可憐的央求我不要上班,"媽媽,你不要去上班好嗎?",而我總要想一些方法轉移他的注意力,否則就要歷經一小會的哭鬧掙扎。這兩天,每當他這麼說時,我就問他,"毛毛小熊的爸爸穿衣服去上班,毛毛小熊有沒有跟他爸爸說,爸爸你不要去上班呀?"他自己想了想就會說搖搖頭說"沒有耶",於是他也不再哭鬧,心甘情願地就跟我說再見。

這大概是第一本Dizzy能理解的有完整情節的故事書,也是一個能呼應Dizzy日常生活的故事(起床,梳洗,玩耍,回家,吃飯,睡覺),
我認為這種特別能與生活呼應的故事,有一種可以被孩子體驗的生活節奏和韻律,很容易得到孩子的青睞!

寒冷的冬天,Dizzy坐在我的胸前,我們蓋著同一條被子,講著《Little Fur Family》的溫暖故事,摸摸毛毛小熊肚子上的毛毛,不只我感到很舒服溫馨,我相信Dizzy也感覺到了!

2011-10-21

第一次參加戶外音樂節

上週日
我們全家一起去Expo Park
參加上海爵士音樂節
初秋微涼 黃浦江畔
數個舞台分散在逽大的的世博園區中
環境和氣候
都非常舒適令人放鬆
不過最吸引Dizzy的不是音樂
而是一隻公益熊
不管我們走到哪裡
Dizzy對小熊始終念念不忘


庫爾勒香梨寶寶泥

寶寶泥是妹妹的女兒--5歲的小滿教我做的。

那時我懷著Dizzy,在花蓮娘家待產,小滿每天放學後,會先被接到外婆家做功課吃晚餐。有時,她會跟我一起外出散步,有時,她會跟我聊天告訴我她在學校發生的事情。

有一天她對我說"阿姨,你會做寶寶泥嗎?你可不可以做寶寶泥給我吃?",我問她什麼是寶寶泥,她說"把水果磨一磨就變成寶寶泥了!" 原來如此,於是我磨了芭樂寶寶泥給她吃,看到她吃寶寶泥時的開心模樣,瞬間,普通水果就變成了一種非常有魔力的食物,連我都很想嘗一嘗!

現在,寶寶泥也是Dizzy鍾愛的食物之一,已經是水果狂的他,聽到寶寶泥還是很激動,各種風味的寶寶泥中,他最愛的是庫爾勒香梨寶寶泥!只要聽到我要磨寶寶泥,他就會自動坐好,同時一定堅持自己吃不讓人餵。

根據記載,庫爾勒香梨是新疆南疆地區的古老品種,有1300多年的栽種歷史,皮薄肉細極耐貯藏。以前在台灣沒看過也沒聽過香梨,吃過庫爾勒香梨後,對其他品種的梨子沒那麼感興趣了,因為它真的每一顆都香甜多汁!磨成泥後,也不容易像蘋果或其他水果一樣容易氧化成棕色,而且不大不小,一個香梨剛好就是一次的份量,非常適合小孩的胃口

最特別的是,寶寶泥的食譜是從小朋友那裡來的,小朋友的口碑果然適合寶寶的品味!

2011-10-18

從《狐狸庵食道樂》到《糧食戰爭》

《狐狸庵食道樂》是日本作家遠藤周作寫的一本關于食物,飲酒,生活的散文集;也是一本符合我個人興趣和品味,于日常生活中,會放在床邊或包包裡隨時拿來閱讀的書。


作者:遠藤周作
 但自從我意識到基因改造食物這件事,有可能以一種我意想不到的方式進入我和家人的生活,甚至是身體後,《狐狸庵食道樂》這種讓我對閑適恬靜生活有所嚮往的靈感來源,就被《糧食戰爭》、《水資源戰爭》、《失竊的收成》...這類論述全球化造成的環境與食物資源掠奪相關的書籍漸漸取代。

作者:Raj Patel
我不是社會運動家,不是環境科學家,我只是一個關心孩子吃的安全的一般媽媽。但全球化的今天,生活的每個面向,都充滿各種攸關安全,道德,正義的未爆彈,令人防不勝防!

作者:Maude Barlow & Tony Clarke
一頓孩子的早餐,一個我親手做的香蕉鬆餅,一罐肉鬆,我甚至需要動用到google的search power去化解我心中的疑慮,只因為鬆餅粉是美國產品,成分標示上有大豆磷脂,我不得不懷疑來自基因改造大國的任何大豆製品,都有基因改造嫌疑! 肉鬆雖然來自台灣,但成分標示中含有豆粉,我也必須懷疑幾乎不產黃豆的台灣,黃豆粉從何而來?很有可能還是從基因改造大國阿美哩咖共和國來。
作者:Vandana Shiva
 我無法憤怒到如同紀錄片導演Michael Moore一樣,到華爾街包圍銀行,以行動藝術的方式控告造成金融風暴的銀行家是強盜小偷,然後拍成紀錄片--Captalism: A Love Story(資本主義:一個愛情故事)公開他們無恥的行逕,但這也提醒我,是否我在某跨國銀行買的海外基金,事實上就是投資這些危害人們生活的跨國公司或無恥銀行,我不是Michael Moore,我無法鍥而不捨地追蹤我的每一筆資金流向,但是我居然有可能變成這些我厭惡的生產或使用基因改造食品的跨國公司或無恥銀行的海外迷你股東!


這是什麼世界?這就是被跨國公司把持的WTO樂見其成的世界,就是把全人類當作活體實驗的世界,也是狐狸庵主人遠藤周作,在他陶然回憶某居酒屋下酒菜時,完全絕緣的世界,而那個時空距今才半個多世紀!

上個星期五,公司全球集團的CEO發來一封e-mail,上面說中國區CEO辭職,同步登在媒體上的新聞稿跟我收到的e-mail內容幾乎一致,收到信後,我接到來自各方的詢問非常之多,同一時間我在MSN上的status是"我不和胡蘿蔔交配並交換基因",這是加拿大基因學家David Suzuki在一次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到他為何不吃基因改造食物的理由,這個我個人認為更為攸關所有人生活的status乏人問津,但關大家屁事的中國區CEO辭職反而激起大家的八卦慾望,這就是我們所在的世界!

2011-10-13

丟丟銅仔和湯瑪士小火車

全球化的湯瑪士小火車大概是所有男孩和小男孩的夢幻名車,對於Dizzy也不例外,自從有一次我帶他到朋友家玩,他看見朋友小孩的湯瑪士軌道拼裝玩具後,就喜歡上這輛可愛的小火車了!有時候,他會對我說"媽媽,Tayusa的湯瑪士有山洞耶",我知道山洞隧道都是他不可抗拒的事物,更何況還有小火車可以自動穿過


雖然他年紀還小,還不至於一天到晚吵著我要買湯瑪士,反而是老公經常在我耳邊碎碎唸,要我快點上網買回家!

湯瑪士來了以後,跟Dizzy比起來,我覺得自己跟老公還有保母更加著迷,也許是因為拼裝那些軌道需要一些技巧,Dizzy只能拼其中的一些軌道,加上火車又是自動的,久而久之好像就比沒有參與感。又或者是我們這些大人都有玩具匱乏的童年,需要某種補償;總之,湯瑪士似乎對我們大人的意義高過于Dizzy這也證實了某些育兒理論對於玩具的看法:玩具越簡單越能啟發小孩的想像力,因為小孩可以用自己的天馬行空,去填空那些不足之處。相反的,玩具越精緻越仿真,反而剝奪了孩子的想像。



有天臨睡前,我和Dizzy躺在床上,我唱歌給他聽,照例,要給他歌單選擇,我說了一堆平常經常唱的那些歌,他一概說不要,突然我想到"丟丟銅仔"這首台灣民謠

我不知道自己有多久沒唱過這首歌了,10年?20年?當我唱了第一句"火車行到伊都阿麼伊都丟,哎喲磅空內..."Dizzy就說"媽媽,唱大聲一點",我知道那表示他對這首歌感興趣,於是我又接著把歌唱完,一唱完,他立刻點歌要我再唱,不知他encore了幾遍,可能有10次以上,然後他開始問我"火車","磅空","滴落來"...是什麼意思?!

老實說,我從未好好想過這首歌的歌詞,便一個詞一個詞解釋給他聽, 而那些無法解釋的“伊都阿摸依都丟”我就索性跳過去,至少我知道那些很像外星人發音的虛詞讓他對台語的發音感到好玩 !


接下來幾天,我不斷重複這首歌,連我們一起躲在棉被裡,他也會說那是“磅空”!然後我又順著他對這首歌的喜愛,編了一個關於宜蘭的故事給他聽:從前從前,有一列小火車叫宜蘭,他是湯瑪士的好朋友,不過宜蘭住在宜蘭,宜蘭想要到山的另外一邊去,那裡有個地方叫基隆,因為基隆經常下雨,所以山洞也滴著水,每次宜蘭要穿過山洞到基隆時,它就會唱著這首“丟丟銅仔”

10年後,20年後不知道Dizzy會記得全球化的湯瑪士小火車 ?還是本土化的丟丟銅仔(在上海聽媽媽說不輪轉的台語,能算某種程度的本土化嗎?),以及我瞎編的故事?

2011-10-10

先別買,等著別人送你Bumbo吧!

 剛當媽媽的時候,因為從來沒有經驗,所以充滿各種焦慮,其中一種焦慮是:很怕錯過寶寶的成長,所以每一天,每一周,每一個月...當寶寶會翻身了,會坐了,會爬了,會站了,會走了...我都會不斷搜尋研究最適合寶寶成長階段的用品和玩具,只希望他得到最好的養育!Bumbo椅就是其中一個在這種焦慮下的衝動購買。

當時Dizzy大概6個月左右,一次無意間看見同事小孩的照片,那個寶寶是坐在Bumbo上玩玩具,我毫不猶豫就覺得非買不可!

Dizzy出生後,一直屬於頭好壯壯型寶寶,不知道是否頭太大身體太胖的緣故,他一直到6個月都還不會坐,甚至連趴著,也很難把頭抬高伸直,當時我也有點著急。所以當我看到Bumbo就覺得這應該能幫助他坐,而且,看上去很fancy很令人心動!

但是買來後,由於他的背脊還無法完全挺直,有時候當他坐在椅子裡面,忽然身體向前或向後傾時,反而有閃到背部的危險!

直到他真的可以自己坐時,我們才放心讓他自己坐在Bumbo上。不過,那時他已經變得很胖,雙腿很勉強才能放進椅子的凹處,就算被我們放進去,他也動彈不得顯得不開心;等到他長得更大時,他的腿又變長了,椅子的高度也不適合他的腿長,或是每次他要從椅子上起身,整著屁股都會卡在椅子里,我們就要幫他跟椅子分離開來...總之,好像真的用得到的時間很少,於是Bumbo就被我們束之高閣,後來便轉送給有小寶寶的同事!

實際用到這張椅子的機會不多,到底椅子有沒有為我們帶來很具體的利益?也許是轉送給別人還挺有面子的吧! 不過,Dizzy倒是在這張椅子上留下了這張超級可愛的照片,也算是Bumbo的小小功勞!

2011-10-09

微物之神

小孩的眼睛總是能看見大人看不見的,在他們的心中沒有價值判斷,沒有預設立場,沒有線性邏輯,也沒有主次之分,從他們面前展開來的一切,無論多麼的巨大或細微,他們全都抱以相同的熱情和好奇,因而他們能看見大人看不見的東西,這是他們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之一。

幾個明顯的例子讓我對於小孩的敏銳觀察力感到無比驚訝:

"媽媽,變色龍用它的尾巴畫畫耶!"

 
"Chameleon's Colors"的故事中,其中有一幕是變色龍幫不同動物改變他們身上的色彩,我從來沒注意觀察書上的變色龍是怎麼替動物們彩繪的,但是Dizzy有天自己看書,突然對我大叫"媽媽,變色龍用它的尾巴畫畫耶",我仔細一看,真的耶,變色龍好厲害喔,除了用雙腳還用尾巴畫畫,我真正佩服的是Dizzy,他看見了,也幫我打開了雙眼!

作者/Chisato Tashiro

變色龍幫動物們彩繪

變色龍的尾巴也來幫忙畫畫

"媽媽,Mickey在這裡,Mickey在這裡"

前陣子給Dizzy講"In the Night Kitchen"的故事,他對於主角Mickey相當熟悉,自己經常自言自語玩起Mickey說他不是Milk的故事;後來他在翻閱這本Nacht-Wimmelbuch時,他發現了Mickey在裡面。他驚喜的程度,應該不亞于阿基米德講"Eureka!Eureka!"時的興奮!


原來書中有一頁畫的是文化中心,在文化中心的頂樓有童書作者的畫展,而其中兩幅作品是知名童書作者Maurice Sendak的作品--"In the Night Kitchen"中站在高高牛奶瓶上的Mickey就是其一。
這頁的右半部畫的是一個文化中心
頂層是童書繪畫畫展
Dizzy指出In the Night Kitchen中的Mickey

2011-10-08

In the Night Kitchen

作者/Maurice Sendak
10月初在中國的國慶假期有將近一個星期的時間,我家的阿姨跟保母也放假;而其中有三天,Dizzy的爸爸需要上班,只有我一個人照顧他,那對于我這個職業婦女(沒想到,這個稱呼是在說我)而言是不小的挑戰!為了因應這段又要料理三餐又要陪他玩的時間,我在節前就擬定了一些互動作戰計畫,其中一個重點就是跟Dizzy一起做蛋糕。

我平常是完全沒有時間搞烹飪烘焙的,所以,這次的假期蛋糕計畫,也是趁機讓自己能學習一些簡單的手藝,至少可以讓家人吃到真材實料沒有太多添加劑的安心糕點!另一個我很想學做蛋糕的理由是:之前跟Alex回德國,剛好遇到他的生日,那天Alex的媽媽在她去上班前,親手做了櫻桃派,並寫了一張卡片給Alex,還把餐桌佈置了可愛的decoration,以及很多他愛吃的東西,那一幕真的讓我很感動!也許就是這樣,我認為媽媽要會做的其中一件事情就是:做蛋糕給孩子吃!


成品看起來吃起來都頗像戚風蛋糕
這次我選擇了最簡單的戚風蛋糕,戚風蛋糕的基本食譜結構分為蛋白部分跟蛋黃部分,我把蛋黃部分的原料全部準備好,放進容器中,交給Dizzy打蛋器就讓他自己去攪拌,而我則用電動攪拌器將蛋白部分打發,混合後進烤箱烤約20分鐘就完成了!在烤的過程中,Dizzy很好奇麵糊的變化,不斷跑去觀察烤箱,他發現蛋糕變高了,烤箱變熱了,空氣變香了,最後,蛋糕變出來了!

Dizzy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


剛好在這個蛋糕假期中,Dizzy從他的書架發現了我很早以前買的一本書"In the Night Kitchen "(和知名的童書"野獸國"是同個作者),我原本打算等他年紀再大一點才給他看的,沒想到他發現後就充滿興趣,一直要我講故事給他聽,也或許時間湊巧,這次他參與做蛋糕的過程,跟書中的內容有很多共同之處,例如:廚師把麵粉,糖,奶油,牛奶...倒入容器中攪拌,攪拌好的麵糊要放進烤箱中烤...他從親身體驗中知道了做蛋糕是怎麼回事,所以對於書中內容更興致勃勃;幾乎每餐吃飯,都要我講這個故事給他聽!


故事本身除了在說做蛋糕之外,好玩的地方是,主角Mickey掉入夜之廚房的攪拌容器中,被3個胖廚師當作是Milk跟著其他材料一起攪拌,這原本是一個把Mickey當Milk的語言遊戲,Dizzy或許不能領略英文的趣味,但這不影響他喜歡故事本身,因為他喜歡Mickey從烤箱中爬出來,把麵糊做成飛機開走讓胖廚師烤不成蛋糕,也喜歡Mickey把麵糊飛機開到Milky Way後發現一大瓶牛奶,幫廚師倒牛奶的情節...

特別是Mickey被3個胖廚師當作牛奶攪拌,以及他反轉情節,從烤箱中開麵糊飛機逃逸的部分,尤其讓Dizzy興奮不已!一路跟著Dizzy讀故事以來,我越來越相信,小孩真的超級喜歡非一般邏輯的驚喜,他們對於超現實有種天生的偏愛,越意想不到越"不正常"的事物,他們越青睞。

聽好聽的故事,吃自己參與做的蛋糕,我和Dizzy的假期,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