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29

人,詩意的棲居

德國古典浪漫派詩人--荷爾德林(Johann Christian Friedrich Hölderlin, 1770~1843 )有一首著名的詩作:"人,詩意的棲居"

如果人生純屬辛勞
人就會仰天而問
難道我所求太多以至無法生存
是的
只要良善和純真尚與人心相伴
他就會欣喜地拿神性來度測自己
神莫測而不可知
神湛若青天
我寧願相信後者
這是人的尺規
人充滿勞績
但還詩意的安居於這塊大地之上
我真想證明
就連璀璨的星空也不比人純潔
人被稱作神明的形象
大地之上可有尺規
絕無

在這個夏天之前,我並不認識這位詩人,也沒完整地讀過這首詩,但聽過這首詩最著名的詩句"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在柏林的某一天,我們到柏林郊區探訪一位和我們至親的人,他是Dizzy的Omi的親弟弟,用台灣人的稱謂來說的話,是Dizzy的舅公?還是叔公?他和妻子已經退休,閑適恬靜地悠居于一個名為Eichwald的小鎮,Eichwald意思為橡樹林。

那天是星期天,整個Eichwald所有的商店都關門了(應該說整個德國的商店99.999%都關門了,除了餐廳咖啡廳),不像亞洲人的"勤奮努力",周日對德國人而言就是休息的日子,就是和家人好友聚會的日子,沒有人為了多賺一點錢,犧牲掉這美好的一天。

我們從柏林搭了快40分鐘的S-Bahn才到這裡,下了車一路漫步到Omi的弟弟家。等待我們的是親切誠摯的笑容與心意,以及精心準備的下午茶點。
星期天毫無人影的Eichwald街頭

昔日為消防中心的建築
擺在桌上的是從自家花園採擷的繽紛花朵,牆上是Omi弟弟的孫兒們畫的畫,餐桌上是自製的蘋果派還有咖啡與茶,餐具是家族間流傳超過3代的精美的描金瓷器,乾淨美麗的刺繡桌布也是家族數十年的傳承...沒有電腦,沒有電視,只有家人間輕鬆話家常的親切問候,以及這些美好物質靜靜展現的時間品質...
帶著家族歷史深度擺設的下午茶場景
最難忘的一次下午茶經驗

這個空間不是一個豪華精美的所在,當下的這個時空卻令我深深懷著對安靜美好生活的鄉愁。屋外有一個不太大卻也足夠的花園,這是對任何孩子來說都像天堂的地方,能跑能跳能叫能把身體弄髒,能抓蟲採花挖泥土看天空。
屋外花園與工具間

叔公拿了Dizzy最愛的掃把給他玩
叔公和Dizzy很快就混熟了

在叔公家品嘗完下午茶后,他和妻子帶我們到Eichwald的街上散歩,沿途介紹小鎮風光,因為有Dizzy,叔公在大街上不斷和他玩著捉迷藏的遊戲,一下躲到樹叢后,一下躲到教堂圍籬中。那天大概是Eichwald有史以來大街上最吵的一個星期天,整條路上都是Dizzy和叔公追趕跑跳的笑鬧聲。
街上的小噴泉

叔公帶著Dizzy要躲到教堂的建築中

當我們散歩接近尾聲快到S-Bahn的車站時,看見街邊佇立著一個像電話亭的可愛亭子,經過叔公的解釋才知道這是一個舊書交換中心,這裡的居民可以把家裡不看的書或影音產品拿來這裡,如果在此找到想看的書也可以帶回家,與其說是舊書回收亭,更接近于圖書資源交換中心,我覺得這比資源回收更好,更聰明,更環保,真正把知識作為一種交流與分享!
Dizzy被舊書交流亭吸引,堅持要進去瞧瞧
認真的看著書亭裡的書

這個舊書交換亭很好的詮釋了德國人惜物愛物珍視知識與教育的態度,就像我在喝下午茶感受到的那種精神,一種在生活中實踐著與自己過去的歷史聯繫的精神,知道自己重視的價值在哪裡,什麼才是值得人們恆常的追求。

就是這麼平常而深刻的一天,讓我聯想到曾經聽過的那個句子"詩意地棲居于大地上",然後我真正完整地讀到這首詩,原來詩人並不是湊巧偶然的也是棲居于同一片土地上,原來,這一切都有某種神秘的安排。


2012-08-26

沙子,木頭和鋼材 vs. 塑膠化童年

我是在花蓮的小鄉鎮長大的,記得小時候,無論幼稚園,小學還是國中,學校中的操場不是泥土地就是天然草坪,秋千翹翹板溜滑梯這些遊樂設施都是牢固的鋼材,木頭,或水泥所建造.曾幾何時,整個台灣的兒童遊樂設施和操場幾乎是全面性的被塑膠化與PU化.

當我多年後回到小鎮的小學和國中母校,那超級人工僵化甚至是有毒的塑膠遊樂環境,幾乎讓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在柏林期間,我發現整個柏林的兒童遊樂場的密度幾乎比公園更高,這種兒童遊樂場不是那種可以玩雲霄飛車玩碰碰車的遊樂場,而是社區型的兒童遊戲場.在柏林,幾乎走個幾百公尺就会不期而遇一個遊戲場,無論大或小,它們有一個共通點:遊戲場內的設施只用3種基本元素組成--沙子,木頭和鋼材.

這樣的遊戲場幾乎是每個小孩都無可抗拒的,因為小孩太喜歡玩沙子了,也因此,每個遊戲場門口都會標示禁止寵物進入,因為寵物會在沙子中大小便造成污染.玩沙子的好處就更不用說了,除了讓孩子接觸自然,還可以讓孩子一再地用想像力創造和破壞!此外,幾乎所有的溜滑梯看上去都很驚心動魄,不是蓋得非常高就是上去的樓梯很具挑戰性,還有那種走起來会晃動的木橋,用木頭蓋的樹屋...

對比台灣大部分的兒童遊戲場,柏林的兒童遊戲場不光只是讓孩子有地方玩,還提供讓想像力馳騁的素材,以及訓練膽量和身體協調的設施,對孩子充滿了挑戰和吸引力!

反觀我們的遊戲設施和學校操場,用的是大量固定僵化的塑膠,不只不環保更不健康,高溫下還会釋出毒素毒害我們的孩子.由於都是型態固定的設計,更談不上讓孩子有想像力發揮的餘地.
 

看看別人想想自己,我們真的還有很大的空間需要努力!








2012-08-23

到Omi的湖泊度假小屋



柏林的緯度和中國北方的漠河差不多。

雖然沒去過漠河,但從小聽說關於黑龍江冬天零下幾十度天寒地凍的恐怖描述,對於攝氏12度已堪稱寒流的亞熱帶人來說,聽到漠河,無論是冬天或夏天,還是有一種刺骨的感受。不過,柏林在我們的經驗中從來沒有跟氣候的論述相聯繫,以至於生長於台灣的我,心理與生理都很難接受夏天的柏林天氣就跟台灣的冬天差不多。

不知道是否習慣了嚴寒氣候的關係,夏天的柏林,有時氣溫只有10度或更低,儘管如此,還是能到處見到想要感受夏天而穿著單薄的人們;有時氣溫來到20度以上,擁抱戶外擁抱陽光的渴望就更毫不保留了。也許就是這樣,柏林人真的非常渴望戶外、親近自然。

先不說城市中到處可見的街道樹木與公園,我想世界上很少有一個首都的市中心可以像柏林一樣,保留一座占地29000公頃的森林公園--Tiergarten,當中有湖泊和各種野生動物。但即使在市區中已經有了這麼豐富的自然資源,對柏林人來說似乎還不夠,他們在假日還是會到柏林郊區的自然森林與湖泊,去完整的浸在自然之中。 
簡單寂靜的Zernsdorf車站
Dizzy的Omi在柏林的周郊湖泊區Zernsdorf,就有一個可愛溫馨的花園度假小屋。每到假日,她就會到這裡來整理花園,沿著森林湖泊漫步,或是在自然的湖中游泳。在柏林的某一天,我們跟著她來到這個儲存著三代記憶的花園小屋,度過簡單、安靜、心靈滿足的一天。
沿著湖邊的森林小徑散步

Omi的花園小屋

Dizzy第一次鋸木頭

敞佯在Zernsdorf自然湖中的野鴨

Omi在廚房為我們準備鬆餅午餐

老公小時候在小屋中使用的餐盤現在輪Dizzy用

花園中檢到的鳥巢

小屋到處有Dizzy已過世的曾祖母畫的裝飾畫


Dizzy嘗試各種工具

工具間完整的各式工具

午後突現燦爛陽光


                                                                    花園一角 

已超過80年歷史的望遠鏡

Dizzy手拿他從未見過的曾祖父的望遠鏡看天空




2012-08-11

博物館是下一代競爭力的展現

到博物館去應該用甚麼動詞呢?

可以說"參觀"博物館,也可以說"逛"博物館,這大概是一般人最常用的兩種動詞。自從去了柏林的德國科技博物館(Deutsches Technikmuseum)後,無論是用"參觀"或"逛",對於這個博物館帶給我的啟發與震撼都顯得過於膚淺與不敬。

Dizzy 正在"聽"電腦,這是博物館為盲人設計的展示
這是一個從走路不穩的嬰童到90歲的老人都能樂在其中,並引發對科技與相關知識飢渴的博物館。
這是一個讓人主動想要參與互動,能讓人將自身與科技的過去-現在-未來聯繫在一起的博物館。
這是一個不是把科技/未來做為陳腔濫調的形容詞的博物館。
這是一個讓人動手動腳動眼動耳動鼻又動腦的博物館。
這是一個會令人聯想起宮崎駿卡通場景的博物館。
這是一個大到我無從形容的博物館,是物理空間的大,是內容繁浩的大,是知識體系的大,是讓心靈無限開闊的大。

看著3歲半的Dizzy對博物館中的一切為之著迷的情景,才深深了解引發孩子對未知的好奇,才是探索知識最好的驅動力。


原尺寸1:1的古董火車任孩子跳上跳下隨意觸摸
進到這個博物館你會自然而然了解德國的汽車科技為何領先世界,你也會了解德國為何是諾貝爾科學獎獲獎最多的國家之一,更能明瞭為何德國幾乎是唯一免於歐債風暴的國家。因為它有全面而扎實的工業/科技基礎,而這點從為孩子設計的科技博物館已經完全體現。

做為一個前中年婦女,這個博物館讓我想要知道太多的事情,我想要知道風如何讓風箏飛起來?海盜用的地圖是甚麼樣的?棉線如何織成一塊有不規則花紋的布?啤酒在糖化之前喝起來是甚麼樣子?蒸氣火車需要用多少的燃料才能向前推進一公里?風力發電廠遇到14級強風和8級風時的發電量各是什麼情況?又細又輕的金鍊子手工如何打造?熱氣球飛行的時候能轉彎嗎?
進到展示啤酒工藝的建築,Dizzy變身釀酒師

我完全可以想像如果在台灣有一個這樣的博物館,我們的孩子根本不必受教育改革的苦,因為他們會因為熱愛未知熱愛知識,而主動擁抱學習。我們的父母也不會迷信孩子上高中上大學是人生唯一道路,因為他們會了解除了讀書,孩子能更多有趣、有用、有錢的事情...成為一名技藝高超的冶金設計師如何?成為最前衛的3D印刷服裝設計師如何?成為虛擬真實海盜航海遊戲的程式設計師如何?成為盲人使用電腦的設計師如何?

這座博物館讓我看見德國人對下一代的教育態度--主動參與、觸發想像與好奇、深究橫向與縱向原理、手腦並用解決問題,加上德國民族性的嚴謹自律,這種教育態度與方式就成為德國工業、經濟、科技的強大基礎建設。

忽然想起一句過時的名言: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然而,我們的國家已然早就放棄了最根本的起跑點。

2012-08-01

柏林電視塔的真實高度


在我們全家居住的城市和去過的城市,Dizzy去過不算少的摩天高樓,這些高樓有:

曾經是世界第一高樓的台北101,曾經是中國第一高樓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也曾經中國第一高樓的上海金茂大樓,還有德國第一高樓的柏林電視塔(Berliner Fernsehturm).和前面3棟物理高度明顯更高的摩天樓比起來,柏林電視塔其實是最矮的,建築本身在21世紀的時空中看上去不具特殊性,不過它作為德國最高的建築並且是柏林的城市象徵,比起世界其他爭高鬥炫的摩天樓具備更多的歷史和文化意義.

關于那些歷史文化的背景,Wikipedia会說得比我更清楚更詳盡,我要說的是作為一個媽媽,柏林電視塔給我的衝擊是我和Dizzy去過的高樓中最強烈的.

我們是和一對好友夫妻和他們的2個孩子一起去參觀電視塔的,4個大人和3個年紀3~5歲的小孩進到電梯那一刻,我就對一種奇怪的現象不解:電梯解說員對3個小孩極度友善多話,好像見到多年不見的好友,忙著跟他們開心的對話,還送每個孩子一人一包QQ糖,親切到有點異常的地步.孩子對於電梯解說員的hyper態度也很興致高張,忙著和解說員對話,整個搭電梯的過程就是孩子們和解說員天南地北笑聲不斷的聊天過程.

當我們結束參觀要搭電梯離開時,同一個解說員又出現了!我心想:剛剛搭上來時可能是出于禮貌,或是對孩子們特別的善意,所以他表現出非比尋常的親切;現在,已經算熟面孔了,應該不會再那麼多話了!沒想到當他看見孩子們時,又像那種多年好友不見的興奮,親切,與多話時,雖然我找不出他誠懇態度中的絲毫虛假,但是還是有一種其中必有詐的感覺...當電梯快速下降一陣子後,我終於自己解開了內幕.

我的耳朵痛了,快速下降的電梯讓耳壓突然升高,但孩子們正興高采烈的被解說員逗趣的樣子和話語逗得哈哈大笑,你知道我的答案了吧!

大多數的摩天高樓電梯解說員都會在你搭高速電梯時驕傲的告訴你,我們這棟樓有多高,它是世界第一的XXX,這部電梯有多快,是世界第一的XXX,卻很少有人想到孩子在搭高速電梯時的生理感受.那個柏林電視塔解說員做的,是讓小孩子在沒有設防下,自然而然的開心大笑說話或吞嚥糖果,轉移注意力減緩耳壓的不適,也讓孩子們對於參觀電視塔充滿興奮與期待,並留下深刻的印象!

從身體小小的孩子們的角度思考,柏林電視塔的高度不是一般摩天樓可以企及!